唐玄宗执政后期,怠慢朝政,重用奸臣,崇尚奢华靡费之风。唐玄宗本人从年轻时就喜欢玩斗鸡,到厥后越发痴迷,上行下效,很快全国上下,大江南北都开始风靡这种游戏。
唐玄宗有个姓贾的卫士,他的儿子贾昌从小智慧伶俐,生动好动,因为没钱买不起真的斗鸡,就整了两个木头鸡玩。一天,他在路边玩斗鸡,只见两只木头鸡,进退有度,有板有眼,正巧让出巡的唐玄宗看到,唐玄宗对这小孩喜欢得不得了,就下令招贾昌到皇宫中的鸡坊中事情。作甚鸡坊?就是唐玄宗为了玩斗鸡,专门在皇宫中设的养鸡场,那里的鸡可不是一般的鸡,内里有1000只身披金色的羽毛,有着铁一般利爪和高高鸡冠、威武雄壮的大公鸡。为了好好养这些鸡供玄宗玩乐,鸡坊有配500名小孩养鸡,贾昌就是其中的一个。
贾昌入宫时才7岁,还没念书识字,贾卫士很不想让儿子进宫养鸡,总以为这不是个恒久的营生,但架不住天子身边的那些捧臭脚的阉人使坏,先是撺掇说服了贾昌,然后再要了一道天子的圣旨,贾卫士不敢违抗圣意,只好让儿子去当鸡坊小儿。没想到,贾昌对训练鸡很是有天赋,他懂鸟语,能跟鸡相同,而且很是熟悉鸡的习性,哪只鸡壮,哪只鸡弱,哪只鸡生病了,如何训练这些鸡听从下令,贾昌都一清二楚,鸡坊的鸡们也很是喜欢这小孩,只要贾昌一泛起,就连忙被这些大公鸡团团围住。俗话说,360行,行行出状元。
用现在的话来说,贾昌就是训练斗鸡这个行业里的顶尖状元。鸡坊里的鸡在他的训练下,像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一样,要进攻就进攻,要退却就退却,斗鸡令一下,500只鸡连忙分成两排,相互扑棱着争斗起来,斗出胜负后,胜利的鸡抬头挺胸走在前面,斗败的鸡低头丧气走在后面,分绝不差,在贾昌的命令下整齐退场。
在天子最喜欢玩的项目上,出了这种人才那还得了,玄宗得知后连忙封贾昌为五百小儿长,命令整个鸡坊。甚至,贾昌还曾带着鸡坊的鸡,到骊山华清宫参见给唐玄宗和杨贵妃,并演出斗鸡,因为他其时年事很是小,不光武艺超群,性格也忠厚审慎,玄宗和贵妃即是是看着他长大的,所以对他很是痛爱,金帛之类的犒赏,源源不停地派人送到他家里。每当遇到元旦或清明节等大的节日,皇宫中举行娱乐演出时,贾昌戴着天子犒赏的碧玉金冠,身穿华美的绣花斗鸡服,手持命令用的大木铃和拂尘,青春无敌,顾盼生辉,一丝不苟命令斗鸡演出,令在场所有其他演出行业的艺人都黯然失色,可以说贾昌是其时唐朝娱乐业被天子盖了章的顶级明星。
贾昌13岁的时候 ,唐玄宗到泰山封禅,这是古代历朝天子祭祀天地的大型仪式,通常能随着天子到场泰山封禅的人可以说是一辈子的荣耀,许多官员抢破头都想随着去。而贾昌这个才十几岁的小孩,因备受天子痛爱,带着300多笼的斗鸡被摆设在玄宗的车辇后面, 这是何等荣宠。到了泰山脚下,贾昌的父亲贾卫士突发疾病去世,最喜爱的宠臣的父亲去世了,这可不得了,在玄宗的亲自过问下,让贾昌乘坐朝廷的驿车,走天子专用的车道,扶着父亲的灵柩,回到老家陕西举行了隆重的葬礼。
即便用现代眼光看,这贾昌也是绝对的光宗耀祖的神童,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全国最强,幼年成名,并因此获得了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认可,家人也随着一人得道。其时社会上盛行着这样一首歌谣:生儿不用识文字,斗鸡走马胜念书。贾家小儿年十三,功名利禄代不如。
能令金距期胜负,白罗绣衫随软舆。父死长安千里外,差夫持道挽丧车。”可见其时世人对贾昌的艳羡。
但反过来看,国家举行这么大的祭祀盛典,最高统治者乘坐的车后面随着几百笼子斗鸡,简直跟清明去祭祀祖先,在先人坟前蹦迪一样,这不是开顽笑呢吗?更不要说到天子到泰山祭祀天地,谢谢上天选择他作为天子,效果刚到泰山脚下就死了小我私家,这是岂非不是天地给出的不祥预兆吗?贾昌成年后,出于对他的喜爱,贵妃亲自挑选了皇家舞蹈队里的潘氏做他的妻子,潘氏漂亮善舞,跟英俊潇洒的贾昌真是天造一对,地设一双。二人完婚时玄宗和贵妃重赏了却婚的装扮,贾昌戴的玉佩和潘氏穿的华彩嫁衣,都是皇家府库里的珍品。小两口完婚后,恩恩爱爱,不久就生了两个儿子,且二人都是少年持重,做事低调审慎,伉俪双双都被天子和贵妃器重,收支皇宫如回自己家一样,简直是彻头彻尾的人生赢家。
然而,物极必反,盛极转衰。无论唐朝、唐玄宗、杨贵妃还是贾昌,都躲之不及地迎头遇到了安史之乱,后潼关失守,长安被叛军占领,玄宗携贵妃仓皇逃往成都。
贾昌作为从小跟在玄宗身边的宠臣,对天子极为忠诚,跟妻子潘氏简朴交接后,就追随玄宗左右掩护天子,效果途中骑的马跌倒,贾昌腿部受伤,再向前走即是天子的累赘,他只好拄着手杖进入南山暂时躲避。安禄山攻陷长安后,想起了他当年进京时见过的斗鸡神童贾昌,念他武艺精湛,人品敦朴,也想将他收入麾下,便在长安城四处悬赏追查贾昌,贾昌虽然不识字没文化,但明白忠臣不能奉二主,只好隐姓埋名躲在寺庙里,逐日扫地敲钟,静候玄宗归来。
然而,世事无常,等玄宗回归长安时,杨贵妃已在马嵬坡被赐死,玄宗也已成太上皇,肃宗李亨登位称帝。一朝天子一朝臣,贾昌穿着破败,容颜憔悴,已没人再认识他,他连皇宫都进不去。等他回到原来的家里,家中早已被洗劫一空,潘氏带着两个儿子靠在外讨饭为生。
看着妻子穿着破棉袄,儿子背着柴火,少年成名享尽功名利禄的贾昌万念俱灰,遂离别妻儿去长安佛寺,追随高僧学经礼佛了却一生。厥后潘氏不知所踪,贾昌的两个儿子一个去当了兵,一个做了卖丝织品的小商贩,他们到佛寺找过贾昌,但贾昌并不认儿子,儿子们便再没来过……。
本文来源:AOA体育APP下载-www.frzmdq.com